太田痣(Naevus of Ota),也叫稱上腭部褐青色痣,是東方民族常見的、以眼周區域青褐色斑痣為特點的色素性胎記。在亞洲,太田痣患者占皮膚科門診的約0.4%和整形外科門診人數的2.6%,主要是皮膚的真皮層內有過多的特殊的黑色素細胞,當細胞分布與真皮淺層時,往往呈淡棕色或棕色,分布在真皮較深層時,表現為藍色或灰黑色,同一顏色的深淺又與黑色素細胞的分布的密度有關,這一規律在進行治療時判斷預后及治療次數十分實用。
皮損為淡青色、灰藍色、褐青色至藍玄色或褐黃色的斑片或斑點,斑片中心色深,邊沿漸變淡,偶然色素斑的某些區域可隆起甚至發生粟粒到綠豆大小的小結節。斑點呈群集狀分布,疏密不一,或中心為斑片,邊沿為斑點。皮損的顏色因日曬、勞累、月經期、妊娠而加重。
多發生于顏面一側上下眼瞼、顴部及顳部,偶發兩側,患者有同側鞏膜受累變藍。皮損為褐色、青灰、藍、黑或紫色斑片,偶然有結節。和蒙古斑相似,但黑素細胞散在分布于真皮膠原纖維之間,黑素細胞分布于真皮較表淺的位置。
在真皮網狀層的上部的膠原纖維束之間聚集大量梭形、樹枝狀和星狀黑素細胞,也可擴展到乳頭層或皮下組織。與蒙古斑相比,本病黑素細胞的數目較多,位置較表淺。噬黑素細胞不多見。多巴染色黑素細胞呈現不同的反應,陽性、弱陽性或陰性。電鏡觀察,黑素細胞內含有許多Ⅳ期黑體,細胞外常有鞘包圍。
目前激光去除太田痣是廣泛也是有效的方法,可采用的激光(波長差別)主要有Q開關紅寶石激光、Q開關翠綠寶石激光和Q開關Nd:YAG激光。太田痣的面積等嚴重度差別也影響治療時間,治療一般需要3~5次或更多次,每次治療間隔10~12周可治愈。
1、治療部位有癡皮的需自行脫落,不要用手揭掉,否則色素沉著嚴重,且易遺留疤痕。
2、治療部位需要保持清潔衛生,避免感染和摩擦而留下疤痕。
3、治療期間,需聽取醫師的用藥建議,以免亂用藥造成皮膚感染而留下疤痕。
Q:激光祛除太田痣要多少個療程?
A:激光祛除一般需要3—5次,顏色淺的也可2—3次,對于非常嚴重的情況需6次以上,3-6個月治療一次可達到理想的效果。